名人故事

坚守

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1-09-13 09:40    |  作者: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三尺讲台,鬓发苍苍,养育天下桃李;
暑来寒往,点滴心血,教养九州才子。
今天是2021年9月10 日,
我们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我们一起来认识
这几位扎根在基层的老师吧。

一个和三个

今年51岁的陈记源,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唯一的老师。从1989年2月当代课教师起,他在山村坚守了32年。

和睦镇沙巩村地处偏僻,一条没有桥的大河阻挡了出山的路。村教学点原来叫沙巩村小学,最盛旺的年代曾有9位教师200多名学生。后来,随着外出务工村民的增多,村里的生源越来越少,学校也越来越小。2017年秋期,最后2位外地教师调离后,全校只剩下陈记源一个老师带2个年级的22名学生。自此, 陈记源成了一名全科老师,同时还承担管理学校和勤杂等工作。

从2020年秋季学期起,沙巩村教学点只剩下了3名学生,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其中2人还是单亲儿童。尽管只有3名学生,但学校每天都按时上课,从没缺过一节课。每天课程结束后,陈记源就指导孩子们在校内完成作业。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他还经常组织他们开展课后活动。陈记源说:“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

32年来,一批又一批孩子成才离开村子,原来只有初中文凭的陈记源先后取得中师和大专文凭,从代课老师转为了公办教师,同样当教师的父亲早已从村学校退休,他的儿子和儿媳妇也到柳州市区教书育人,但他从未选择离开。陈记源的坚守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在年终考核中他多年评为年优秀,并多次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哪怕教学点只剩一个学生,我也会坚持下去。” 陈记源说。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陈记源和留守儿童玩游戏。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陈记源和留守儿童举行升旗仪式。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留守儿童举手回答陈记源老师的提问。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陈记源把坏了的电铃拆下准备修理。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在电铃修好前,陈记源把一截铁水管当成钟。他在敲上课钟。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陈记源和留守儿童在上课。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陈记源和留守儿童在上课。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陈记源在批改作业。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陈记源为两名玩顶杠游戏的留守儿童做裁判。

▲在和睦镇沙巩村教学点,陈记源在辅导一名留守儿童学习。

9个孩子的幼儿园

    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良双村是一个苗寨,距县城上百公里。这里有一所微型公办幼儿园——红水乡中心幼儿园良双村分园。这个幼儿园只有一位老师、9名学生和一名临时聘请的炊事员。老师蒙艳春是一名90后的侗族姑娘,来自湖南省通道县。2020年,她通过公招来到良双村分园,一个人担当了园长、老师和保育员等工作。据了解,像这样的微型公办幼儿园红水乡共有4个,这让山村学龄前儿童不再入园难。

▲在红水乡中心幼儿园良双村分园,蒙艳春在科学活动课中教孩子认识数字。

▲在红水乡中心幼儿园良双村分园,蒙艳春对即将入园的孩子进行晨检。

▲在红水乡中心幼儿园良双村分园,蒙艳春在上课。

▲在红水乡中心幼儿园良双村分园,蒙艳春和孩子玩游戏。

▲在红水乡中心幼儿园良双村分园,蒙艳春教孩子玩积木。

▲在红水乡中心幼儿园良双村分园,蒙艳春为一名孩子脱衣准备睡午觉。

▲在红水乡中心幼儿园良双村分园,蒙艳春为孩子折被子。

▲在红水乡中心幼儿园良双村分园,蒙艳春为一名孩子梳头。

特教学校里的园丁

融水苗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现有150多名残疾儿童。多年来,全校30多名园丁无私坚守、任劳任怨,为孩子们开设全面的文化基础课与丰富的劳动技能课,并以超乎寻常的爱在生活上悉心照顾,同时对无法上学的孩子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使这些别样的“花朵”幸福快乐地成长。

▲在特殊教育学校,梁茜老师对一名学生进行认知语言训练。

▲在特殊教育学校,秦息芳(中)老师和聋哑儿童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

▲在融水镇,两名老师前往古选村送教上门。

▲在融水镇古选村,李松芷(左)老师在送教上门时对学生进行行为矫治训练。

▲在融水特殊教育学校,秦息芳(前右)老师在指导聋哑儿童做手工。

▲在融水特殊教育学校,韦爱琼(左)老师协助学生叠被子。

图文记者丨龙   涛

值班编辑丨吴小舒
责任编辑丨梁立明
责任监制丨梁   洲
出品单位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醉美融水》APP、《秀美融水 风情苗乡》微信公众号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 地址:融水镇拱城街17号
联系方式:rswg@163.com 联系电话:0772-5122412
网站标识码:45022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