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融水

【献礼70周年县庆·人物访谈篇之五十七】杨文确:从“全不会”到“样样通”

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2-10-08 16:20    |  作者: 廖子渊

自学写稿、自学剪辑、自购相机、登门求教、驻村指导……这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公共文卫和旅游服务中心干部杨文确一直在做的事。多年来,他时刻不忘党员初心,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能力,用实际行动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入党承诺,得到干群的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自学写稿,只为宣传好人好事

2004年,杨文确当上四荣乡文化广播站站长一职。刚上任时,他不会写稿、不会拍摄、不会编剧、不会音乐、不会舞蹈、不会电脑,被同事笑称是一个“全不会”站长。

于是,他苦心钻研、用心学习,两年后,他个人采写的一篇舍己救人新闻稿就在柳州日报上发表。杨文确说:“这是我自学写稿两年后,获得采用第一篇的稿件。”2006年,四荣乡交通尚未便利,电脑没有普及,杨文确为得到第一手资料,带着自己买的菜,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入户采访,晚上住农户家,然后通过邮局将手写的稿件寄给报社。

杨文确对新闻宣传事业的用心,感动了身边无数好友。当时融水电视台的领导在听闻他的故事后,还将台里的旧摄像机送给他练手。自此,杨文确又走上拍摄电视新闻之路。“之前摄像机用带子,拍摄好后,还要送到县电视台,等编辑人员处理好后,才能拿回带子,我正是在那个时候‘偷’学的剪辑。当编辑在处理我拍的视频时,我在旁边边看边问边学。”杨文确对学习过程记忆犹新。

2011年,工作单位给职工配备了电脑,杨文确从学习打字、学习制作电子表格等开始学习电脑上的各项操作。“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学会剪辑视频。”杨文确说。

2015年后,四荣乡村屯道路实现全部硬化并顺利通车,下村采访更加便捷。2016年,四荣乡政府购买了新的摄像机。使用新器具,杨文确此刻已经得心应手。“拍好、剪辑好,用网络传,也再也不用坐公共汽车到县城里送带子了。”杨文确说。

截至目前,杨文确在电视、纸质媒体上发表文章500多篇(条)。其中,采写脱贫攻坚先进事迹超过300篇。杨文确多年获评优秀通讯员称号。


登门求教,只为拍好新闻图片

2006年,四荣乡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乡领导借来一部相机,简单地教杨文确使用后,便让他负责拍摄大会照片。随后,杨文确趁机拿着相机拍了几次风景照,选定几张自认为满意的相片便坐上公共汽车到县城,找到在县文化馆工作且在摄影上小有名气的张大光求教,并获得摄影基础方法的指导。

回来后,杨文确又拍了各种风光图片,并继续登门求教,在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术后,杨文确想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相机。但是当时的工资不足以购买一台相机,于是他卖掉了一山杉木,凑够了1200元,到柳州市购买了一部凤凰DC888相机。“那时,我月工资200多元,一部相机要我半年的工资,只能靠杉木来补充。”杨文确说。

之后,杨文确拍摄了大量有价值的相片。2008年1月雪灾时,荣地村、荣塘村受灾严重,杨文确从东田村小东江路口步行4个小时到荣地村大屯拍摄雪灾图片。“雪的厚度没过膝盖,当晚在村民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才步行回家。”杨文确说,“图片全部免费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用作汇报材料,共用了23张。”

2008年5月,四荣乡遭受洪灾,损失颇重。杨文确穿着水鞋先后到东田村田头口、下落尤,江潭村坡道,永安村等地进行拍摄,收集灾情。第二天一大早送往融水电视台,制作灾情汇报片。“我拍过几部反映脱贫攻坚的专题片,上级媒体都采用,领导还把它们当作专题汇报视频,图片也常得《柳州日报》采用。”杨文确说。


驻村指导,只为培养文艺骨干

杨文确作为公共文卫和旅游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承接和组织群众进行文艺表演是常有的事,下村指导排练是理所当然。杨文确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带领村文艺骨干,连夜排练

“当时交通不便,为了方便排练,我在荣塘村甲昂屯一住就是半个月。白天跟村民下田收稻谷,上山捡茶油子,晚上排练节目。”杨文确说,“现在交通便利,想去荣塘村就去,想回就回。”

▲杨文确(左一)在江潭村新寨屯带领村民们排练节目

通过不断地努力,杨文确自编的讲述农村邻里的小矛盾、小纠纷得到有效调解,变得和谐的反映脱贫攻坚小品《脸色口吻的效果》,获柳州市龙城金秋文艺汇演二等奖;讲述三个小青年在杉木产业地里烧烤,被长辈批评的小品《三公骂人》,获县级文艺汇演一等奖;讲述保护贝江河的小品《哥俩捕鱼》,获第八届情系苗山汇演二等奖。

多年来,杨文确走遍了四荣乡所有村屯,指导文艺爱好者数千人。而他自己也从一个“全不会”转变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宣传好手。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 地址:融水镇拱城街17号
联系方式:rswg@163.com 联系电话:0772-5122412
网站标识码:4502250002